漳州夫妻快遞站:拿的是快遞 收的是溫暖
蔡文才和曾秋蝦夫妻經營一家小小的快遞站,將原本只是“接手交易”的中轉站變成了一個溫暖你我他的愛心驛站,讓人們——
拿的是快遞 收的是溫暖
“阿才,你電動車現在能不能借我騎去辦個事?一個小時左右回來。”鄭先生邊問,邊熟練地拿起放在桌上的電動車鑰匙。“沒問題,你盡管騎去。”鄭先生口中的阿才笑嘻嘻地回答。這樣的場景,幾乎每天都在龍文區碧洲園小區的快遞站上演,只是借車的人變換著,被借車的人總是那一位。
說起這個快遞站,小區的居民無不對站點的夫妻老板蔡文才和曾秋蝦連連稱贊。“這對夫妻人非常好!我經常有各種事情麻煩他們,他們總是熱心幫忙,我特別感動。”小區居民劉女士說,前段時間她要寄個同城快遞,可是不知道對方的具體地址,只知道居住的大致范圍,因特殊情況又不方便向對方詢問,正發愁著,便隨口向蔡文才提起,他毫不猶豫地表示,他剛好要去那附近辦事,就充當“達達速送”幫她解決這個問題。不一會的功夫,劉女士的東西就送到了對方的手中,而蔡文才硬是不收一分錢,一直強調只是順路而已,舉手之勞。
“很多人習慣拿了快遞當場拆,買得多手拿不過來,他們夫妻就專門買一沓塑料袋掛在墻上,讓大家隨便拿隨便用。”“我好幾次寄快遞,超重要補錢,他們夫妻總是給我少算抹零頭,特別大方。”“我快遞多,還經常退貨,每次都是隨便扔給他們,他們就會幫我處理好,很用心地解決我的疑問和訴求。”……說起夫妻老板的好,小區居民贊不絕口。
在夫妻倆的快遞站,早上9點到晚上10點的營業時間里,除了絡繹不絕拿快遞的人們,還有永遠沒有空凳子的座位,周圍的鄰里街坊特別喜歡來站點嘮家常。“與其說這是一個快遞站,我覺得它更像是一個暖心小驛站和便民服務站。”隔壁的王大爺對記者說,快遞站在碧洲園開了7年,他見證著這對夫妻從租一間小小的車庫發展到現在連租兩個店面,從只是一個單純的快遞員到現在有了自己完善的收發運作體系,并且還成功地做起社區團購,為小區居民帶來諸多便利。
“以前我們就是一個傳統純粹的快遞中轉站,但是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,我們也與時俱進,慢慢改善運營模式,從短信通知取件到報手機號碼取件,再到自助掃碼取件,著實讓大家方便不少。”蔡文才告訴記者,為了讓大家退貨更省錢,他們還加入新的系統,買家通過運費險抵扣,大部分退貨都不需要花一分錢,大家對此特別開心。
“這個快遞站太好了,每次我送貨過來口渴了,他們夫妻就拿水給我喝,手機沒電了,就在這里快充一會兒,還能經常吃到免費好吃的下午茶。”剛剛送完貨的快遞員小李對記者說,“我們這些快遞員和他們夫妻倆關系都很好,每次送貨到他們店,心情特別愉悅。”
被溫柔相待過的人,也會溫柔待人。“大家總說我們好,其實是這里的居民淳樸善良,他們也經常感動著我們。”曾秋蝦笑著說,周圍的居民來站點坐的時候,經常帶好吃的東西過來請他們嘗嘗,有什么好東西就拿來跟他們分享。有一次,他們還沒開門,一個女孩寄了一大袋家鄉土特產在隔壁的店鋪,也沒有留下姓名,他們查看錄像也只看到模糊的側影,她送來的土特產特別好吃,這份心意讓夫妻倆特別感動暖心。
快遞站作為消費者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守護者,早已成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行業。一個看似小小的快遞站,收納著人們的衣食住行,卻還將原本只是“接手交易”的中轉站變成了一個溫暖你我他的愛心驛站,讓不熟悉的鄰里關系變得更近,讓跑熟所有道路依舊感覺陌生的人們變得不再拘謹。
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
作者:閩南日報
相關閱讀
- ·一對堂兄弟,兩個快遞人,在鄉村每天送件千余單2022-01-17
- ·“雙十一”零距離體驗快遞員:寒風中的奔跑2021-11-11
- ·“打包”溫暖 “快遞”幸福2021-10-18
- ·同城市共奔跑,城市“活地圖”快遞小哥為大灣區打call2021-09-16